“网”学生心中去,30万点击的力量
——河北传媒学院辅导员郭威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郭威,男,中国共产党党员,汉族,生于1988年1月,河北省博野县人。2011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同年8月入职河北传媒学院,担任影视艺术学院2011级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指导教师、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负责学院学生、团务及宣传工作。2014年入选河北省高校辅导员骨干人才库,2015年入选河北省高校辅导员精英人才库。
二、事迹介绍
在河北传媒学院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活跃着这样一位老师:他所带102名编导专科专接本升学率达到75%;他所带的250名广播电视编导本科生中研究生录取人数占全院总数的66%。在就业工作中他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鼓励向基层就业,向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去。几年来,他的学生就业范围极其广泛,不但有就职于各省市县主要电视台,更有不少学生进入央视平台任职,成绩十分优异。在他眼里做学生工作是神圣和快乐的事,你可以在校园很多地方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学生们心中带着“阳光”工作的老师——郭威。
五年来,他不仅用学生的优异成绩、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尝试和丰富的经验,也被同仁们啧啧称道。他勤恳、睿智,但更多的是果敢与执着。30多万的点击量,郭威老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一阵地,默默的诠释着一个优秀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深深热爱、对学生的浓浓情意。
1、2年300条网络说说:图文凝聚谈话心得,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立”起来
新的时期,新的环境,除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实习、创业、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常规形式沟通外,郭威老师还善于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通过班级QQ、微博等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每次谈心之后将谈话的心得体会以图文说说的形式在QQ空间发布,每一条说说既有针对性,又有普及性,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响。当学生走不出失恋的纠葛时,郭老师以一段顾城的《避免》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害怕结束,就拒绝重新开始;当学生因为没有目标而苦恼抱怨时,郭老师以一段《崭新的一天》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做到更好;当学生为自己的颜值而自卑时,郭老师以一段《关于高富帅,关于白富美》的新颖解读重新给了学生自信;当学生不理解辅导员工作时,郭老师以一段《我是辅导员,我为自己代言》让学生重新正视辅导员……
2年300条网络说说,是学生们思想困惑时、行动倦怠时的及时雨,从年头说到岁尾,从学习、生活,谈到恋爱、家庭,每一条背后都是一段独特的故事,每一条之中都蕴含着普遍的道理,字字凝聚着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怀,条条汇聚成对学生困惑的解答,图文并举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了起来。
2、365天24小时:探索校园新媒体运行模式,使网络阵地“活”起来
悬丝诊脉,守土有责,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他开始深入调研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形式和媒体运行模式。仅2013-2014一学年的时间,郭威老师调研30多所大学的校园新媒体建设、发展情况,既包含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全国同类别艺术院校的横向对比,也包含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省内综合类高校的纵向分析,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河传影视APP、微信等5大平台入手,建立“我是河传辅导员”、“河传影视”、“锅里有饭自己盛”等试运行项目,开始了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领域的“试验田”建设。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只有试验田,没有“样板间”是远远不够的。经过对项目运行效果的层层筛选,最终将“河传影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重点样板项目。郭威老师申请建立了影视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中心,负责样板项目新闻采写、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网络发布等四个部分流程化的运行。郭老师亲自带队研究标题形式、分析图文内容、探索网络互动方式、观测一天24小时各时间段的平台浏览量数据。经过一学年观测分析的经验与数据的积累,改进了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提高了平台运行效率,做到了当天新闻当天发,实现了平台每日更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平台运行模式,切实让网络阵地“活”了起来。
3、5年整合8个工作模块:涵盖辅导员工作范畴,将教育制胜力量“合”起来
他深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念好“紧箍咒”更要打好“组合拳”。为了让平台运行有内在思维和逻辑并赋予“她”灵魂,郭威老师结合辅导员工作范畴,对平台发布内容进行了模块的梳理与整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注重专业教育,引导创作氛围,由“河传影视”网络平台发起的摄影大赛以及创意剪辑大赛已经成为学院非常有影响力的专业赛事;联合人民日报公众平台开展“我为英雄纪念碑描金”、“我的团日我做主”等主题网络互动,进行新媒体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活动月,发起“校园心理剧”主题征集活动,以别样形式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创《师说》系列,以每期展示一名辅导员工作风采的形式,展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形式新颖,内容亲和,受到学生和领导的积极响应……
郭老师结合“河传影视”这一新媒体平台,整合包括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就业服务、党团建设、文体活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工作模块,既涵盖了辅导员工作范畴,又融合了网络新媒体的全新形式,真正将教育制胜力量在这里“合”了起来。
一“网”情深,30万点击的力量释放出来。
有人预言,没有经验,平台很难建立,郭老师用365天*24小时的数据积累填平了经验的沟壑;有人冷眼,流于形式,平台容易变成僵尸号,郭老师用《师说》、《河传印象》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精品让平台活力四射;有人估计,一个二级院系的项目,平台很难突破瓶颈,郭老师用1万3千多的关注量,30多万的点击量,将平台影响力推出院系、惠及家长、辐射社会。这些林林总总的成绩,得益于郭老师对每篇图文稿件的锱铢必较,得益于郭老师对365天*24小时庞杂数据量的精准分析。正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执着的追求,郭老师才会不管多忙都抽时间坚持每周项目例会,分析问题,寻找方法;正是内心充满对学生深深的热爱之情,郭老师才会在面临困难窘境、面临冷眼旁观时依然充满攻克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坚定信念和不服输的执拗精神。
30万点击量,一万多关注量,网络数据背后充满着情谊的力量,这中间既有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密切关注,又有往届学生对学校的深深牵绊,新老共存,情系学校;30万点击量,10万多条留言,指尖敲击背后是各方联结的力量,这中间既有学生对学校的建议与祝福,也有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与期盼,家校沟通,联结共管;30万点击量,学生、家长、领导、社会的多方关切,成绩背后是责任的力量,未来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未来的路上我们砥砺前行。
三、获奖情况
2012年5月荣获河北传媒学院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2012年12月所带班集体荣获河北传媒学院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本人享受“优秀辅导员”待遇;
2014年6月荣获河北传媒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被评为2014年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1月在河北传媒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15年4月荣获河北传媒学院“2014年度阳光体育”先进管理者;
2015年6月荣获河北传媒学院先进工作者;
2016年6月荣获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7月荣获精英集团先进工作者。